返回博客
思考 2022年11月30日
GAP WEEK

做点什么。和现在不一样的。一直有个声音这样呼唤。

意犹未尽地过完了短短两周的暑假后,我就总是想着要多休个gap year,但是从各方面因素看,这种想法似乎都太不切实际了qaq。上周忽而萌生出一个gap week的计划,虽然后来反应过来这不就是"给自己放个假"的感觉,但还是想要充满神圣地赋予这周一个隆重的名字,给自己一个期许,让我可以在各种复杂情绪与矛盾纠结中度过好几周之后做点什么,做点和现在不一样的。

截止目前,我一定是度过了无比充实半个多学期。桌上堆着的、衣柜里挂着的、电脑里存着的、那些一看到就能勾起一段回忆的种种,它们无不是一种慰藉——我的迄今为止的大学生活是精彩的。

但我还是充满了茫然与困惑。上周管原pre的主题是"钱颖一:我从清华学生中观察到的七个普遍现象",突然发现自己似乎符合了其中除了"清华学生"之外的所有七个指标(笑 我有太多在忙茫盲之中的无法心甘情愿。我不想为了混一个签到绞尽脑汁编出各种借口和理由,或是在小课间收到情报从东中院飞奔向东下院然后干坐着听上整整一节完全不懂的内容;我不想浪费时间在课堂上应付地抬头、然后虚伪地对视、点头、再匿笑着低头(尽管当几乎其他所有人都心不在焉自顾自时这反而成为了对讲述者的一种支持的力量);我不想晚上熬夜白天犯困,然后自觉愚钝、邋遢、让人失望;我不想在一个个论坛里穿梭,任无力与怒愤交替着将我淹没,再用自保着用戏谑的解构方式从中抽离出来……

我有好多好多不想。

——那我应该怎么样?那我想要怎么样?

"想不清楚的时候,你最好能够停下来,看一看,会比较好。"文章里写道。

翻开久违的高中语文摘抄,钱理群告诉我"观察、等待、坚守、在可能的范围里做点事儿";傅高义说"我们要创造亲密,要交流,和不同身份、背景的人";陈志武说"在衰退的时代,而不是扩张的时代,更好地求诸于己,有助于长远进步发展";项飙建议我"回归附近,到真实的世界中去,在超越中回观";朱德庸安慰着说"每个人都会在各种问题中度过他的一生"。

我回想起高中对于掉书袋的渴望,为现在还能翻出这么多人名和他们说过的话而一阵窃喜;也回想起高中对于大学的浪漫而热烈的期许,和当时对所知的大学生常态的嗤之以鼻。

"要做让自己有生命力的事情,要有热气腾腾的生活。"

我大概想要做的,会是这些:

· 我想按心愿执行社交礼仪,包括但不仅限于:发消息不一定看,看到了也不一定回,回了也不一定做qwq

· 我想在现在已有的安排之外,不参加任何有"工作"意味的事情,全力推掉所有或应是责任之所及,但也不必然如此的事情;

· 我想履许久未行之约,把时间留给最想要留给的人,应当却未能留给的人、需要关心的人;

· 我想尽可能逃开所有的约束,从心所欲地做一些曾受诸多条件限制未能成行事情。

我希望我的大学的生活能更大比例地被想做的事情填充进去,我希望能找寻到更多的意义,在学习之外,在习惯性地报名参加了的学生工作之外,需要有更多欣欣然的喜欢,需要有别的意义,应当有什么别的意义,而我应当去找到它。

就在那一周。

大学里有个很好的朋友这样说"如果你想到了什么,就立刻去做。"

这句话几乎支持着我在每一次试图开摆的晚上,把本来可以拖到第二天的事情在睡前完成。但这句话也并不万能,他并没有消除我对这一周会虎头蛇尾草草告终的恐惧,也并没有缓解我在期末临近却还可能浪费整整一周时间而终无所得的焦虑。但他告诉我要开始。

那么,我想,就在下一周。

我的大学与我的失败
微信公众号:薄袺